一、如何僅靠文章帶來大量精準用戶?
第一,強資訊。
現(xiàn)在的媒體有兩方面的機會,一是做服務,一是做垂直領域的專業(yè)的運營,有態(tài)度的東西。所以想做出在社交領域大家愿意去傳播的東西,第一就可以做強資訊。
例如我們電影類的就是新片的推薦和點評,像大圣歸來,我們做了幾次解讀,每次都是爆款。這種強資訊可以使勁去消費,但是必須保證每次都要有干貨去輸出。
第二,幫助別人。
每個人都有社交的需求,更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幫助到別人,像我們爸媽那一代人經常會分享各種養(yǎng)生、水果搭配禁忌的東西,就是我們俗稱的養(yǎng)生黨。電影類也會做一些這種題材,比如《看完這部片,單身狗都在一起啦!》,你看到后就很可能會轉發(fā)并@你的單身狗朋友。
我們有研究過用戶喜歡轉發(fā)的內容,像這種幫助別人是他們很喜歡轉發(fā)的,叫“轉需”。另一個是mark。比如《這個暑假你必須看的幾部經典影片》、《十大高分冷門片》,這個文章里的片子大多數(shù)人即使轉發(fā)了也不會看,但他們會給自己一個社交身份的定位,給自己做一個社交身份的標簽。
第三,身份認同。
大家都要找群體,會在情感上尋求一些共鳴,這其實是一種身份的認同。比如關于“七龍珠”的內容,這就是80后的一個集體的回憶,也是一種身份的共鳴。這樣的內容是會直接指引到某一代人的共鳴,于是他們就很容易發(fā)到朋友圈、同學群,發(fā)給自己的朋友去看。因為這些文章說出了他們心中想說的內容,所以就實現(xiàn)了身份認同,形成了良好的傳播。
二、做出爆款,用戶卻少有增長?
綜合來說,圍繞這幾塊去做就很容易做出爆款、100,000+的文章。但是很多人發(fā)現(xiàn),做出了爆款之后,用戶的數(shù)量卻并沒有太多的增加。
現(xiàn)在大家都說一百萬的閱讀能帶來一萬的新增用戶,1%是一個正常的轉化,但是有些會高于這個數(shù)據,有些會低于這個數(shù)據。主要原因就看這個公眾號本身的定位是否足夠清晰。
如果你的公眾號什么都發(fā),偶爾發(fā)出一個爆款后,大家都會去看你的歷史文章,如果看過之后不知道你是干嘛的,那大家就不會去關注你。所以這個轉化率的高低,還是看你的定位是不是足夠清晰。
我和很多人聊的時候,有一個觀點也是反復得到印證的,那就是現(xiàn)在已經不會有大眾媒體了,不會再形成這樣一個綜合性的龐然大物了。反而是你在某個領域,你是專家,你是行家,我才愿意關注你,成為一個全才是非常難的。
一個媒體如果面面俱到,那么他也失去了他的個性,如今用戶的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是在碎片化,所以我們的用戶也都變成了窄眾群體。
爸媽那一代很相信媒體,基本上報紙、電視說什么,他們就會相信什么,那是他們獲取咨詢的主要方式。而現(xiàn)在,最大的變化是用戶的自我意識的覺醒,他們不再去接受這種精英式、灌輸式的東西,而是去主動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。
三、團建方面,成員需具備哪些能力?
我們現(xiàn)在內容團隊5個人,基本上都是大學畢業(yè)生。我們只發(fā)過一個招聘,在我們自己的公眾號,當時發(fā)的時候叫《Sir有一事相求》,你只看標題根本不明白意思,點進去看才知道是要招人?,F(xiàn)在我們的團隊的同學們都是通過這樣的渠道招來的。
所以,第一,他對我們的平臺是有認同感的;第二,他肯定也是喜歡電影的。
我覺得真正熱愛很重要,熱愛才會帶來動力。在專業(yè)能力上,因為我們的成員相對都比較年輕,你希望他們變成“人肉影庫”也不太可能。但是只要他們有這個興趣,愿意為興趣去工作就很好。而且我們招來的人,英文好是標配。這樣可以把我們不健全的事情補起來。
總結來說就是:有愛好,有互補。相對于一個編輯需要怎樣的功底,我覺得什么都比不上熱愛。
四、除了好內容,怎樣拉動用戶關注?
我們團隊才做了八九個月的時間,也沒有資本去做推廣,所以我們一直在研究媒體傳播的方式、研究一些微信的規(guī)則。
現(xiàn)在大家獲取資訊的方式變得更簡單,我們受眾的變化也是很驚人的。以前爸媽會說,我在電視上看到XX,報紙上看到XX,他們對于這些信息都是深信不疑的,這是一種精英式的、灌輸式的傳播。
而現(xiàn)在是用戶主動的關注,我認可你,才會訂閱你,是用戶自我意識的覺醒。現(xiàn)在大家是比較清醒的看待媒體,肯定會對內容更挑剔,但同時他們也會去接受一個更真實的媒體或個人。比如我們就有非常多的毛病,經常會犯錯,被用戶在后臺取笑,然后再道歉,大家也覺得很真實,并沒有因此有什么負面的影響。
現(xiàn)在信息都是通過社交去傳播的,因此我們就需要研究人為什么要社交?社交的目的又是什么?
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,就是關于我媽媽。
第一,我媽每天在小區(qū)里面溜達,每天會關注幼兒園的學費是多少?菜市場的菜多少錢一斤?有沒有打折,這其實就是獲取資訊;
第二,我媽媽會關注,我孫子怎樣,你孫子怎樣,其實就是實現(xiàn)比較。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較,這也是關于滿足人的虛榮心的部分。一個人是不會有比較的,但是一群人就一定會有比較;
第三,她在家看《亮劍》,看了800遍,不想再看了,就要出去,這就是解決“寂寞空虛冷”的部分。
人的社交無非就是圍繞這三個部分。你理解了人為什么要社交,你再做一個通過社交去傳播的產品的時候,就可以掌握他們的痛點,從而拉動關注,獲得傳播。